主页 > 民俗故事 > 内容

小暑的来历

发布时间:2025-01-19   来源:投稿    
字号:

小暑的来历

随着夏日的脚步渐近,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中第十个节气——小暑。通常在每年的7月7日左右,小暑标志着炎炎夏日的正式降临,气温逐渐攀升。在这一时期,气温往往超过大暑,酷热难耐。那么,小暑究竟有何由来与深意?让我们共同探寻这一节气的奥秘。

小暑,亦称“少暑”,位列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,通常于7月初降临。此日,阳光直射大地,南方气温渐升。小暑过后,三伏天接踵而至,炎热天气由此拉开序幕。

小暑降临,标志着酷暑季节的正式开启。然而,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,小暑并非全国气温最高的时期,它只是阳历年中南方地区第二个高温时段。真正炎热的高峰,当属夏至后的三伏大暑。故而,尽管小暑时节气温攀升,但并非全年最热之时。

在历史长河中,小暑时节亦流传着诸多传说,“炙盗”故事尤为著名。据传,古时有一位名叫佴焦的盗贼,热衷于烧杀抢掠。某年小暑之日,佴焦遭天谴,于街头被烈火焚身,与其同伙亦沐浴于火焰之中。此故事告诫世人,邪恶终将受到惩罚,提醒人们远离罪恶之路。

小暑,农历六月之节气,古《说文》释为热气渐升。盛夏之际,暑气有大小之分,月初小,月中大。今小暑时节,热气尚不甚烈。微风拂面,暑气至此达至巅峰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,小暑示炎热之始,未至极热。全国多地区均呈现此景。虽非一年最热,但大暑紧随其后,乃一年之极热。俗语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道出炎夏酷热之状。小暑,夏之初,标志着炎夏正式来临。六月初,暑气虽不强,但内外温度变化已显。至六月中旬,随着太阳升高,暑气渐增,生活亦受高温影响。

宋代,六月初六,小暑之际,定名为“天贶节”。史载,此日皇帝赐臣冰麨炒面,以示恩泽。炎炎夏日,此赐予清凉,更显皇恩浩荡。故称“天贶”,意蕴深厚。节日之际,除美食共享,更有游艺、游行、集市等盛事,欢声笑语,情感交融,社会凝聚力亦随之增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