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民俗故事 > 内容

立秋吃什么 什么时候立秋

发布时间:2025-01-03   来源:投稿    
字号:

立秋吃什么 什么时候立秋

立秋之际,何食以应时?立秋时节,宜食茄子、西瓜、莲藕、南瓜与梨。此时阳气内敛,阴气渐升,滋阴润肺之品尤为适宜,养生之道也。立秋之期,众说纷纭,欲知立秋何时至?

立秋吃什么?

茄子

立秋之际,品茄子实为佳选。古有“立夏种茄,立秋食茄”之谚,此季食茄可降燥火、除秋干。秋季新收的茄子,被誉为“秋茄”,其独特香气与嫩滑口感,更添风味。中医视茄为凉性甘味,具清热止血、消肿止痛等多重功效。茄子富含维生素P,一种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黄酮类物质。

西瓜

立秋之际,西瓜成为理想的消暑佳品,其清凉解渴的特性,有效应对秋燥。富含碳水、纤维、蛋白、脂肪、维他命及矿物质,西瓜不仅消暑解烦,更有益健康。在杭州、金华及京津等地,立秋食瓜成习俗,称作“咬秋”,寓意迎接凉爽。但西瓜性凉,过量食用或致胃肠不适,尤其对儿童及胃肠功能弱者。故立秋后西瓜宜适量,以免过量。

莲藕

莲藕,立秋之际的佳肴,其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、安神宁心的功效备受推崇。中医认为,莲藕性寒,擅长清热降火,对缓解上火症状大有裨益。此外,莲藕富含淀粉、钙、磷、铁及多种营养素,尤其是维生素C。为充分发挥其益处,熟食莲藕更有助于健脾养胃。七孔藕宜炖汤,九孔藕则宜凉拌或清炒。搭配黑白木耳,一补肺阴,一滋肾阴,相得益彰。

南瓜

立秋之际,南瓜成为餐桌上的佳选,其润燥、补中益气、消炎止痛之效显著。秋风起,干燥袭来,南瓜的滋养特性助力肌肤与身体舒适。此外,南瓜高饱腹感,被视为储存冬日能量的良品。中医视南瓜为温补佳品,甘甜入脾胃,具有补中益气、消炎止痛、解毒杀虫之效,长期食用更有助于防癌,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之选。

立秋之际,梨果成为佳选,其润肺、消痰、降火、利尿之效显著。富含水分、纤维素、糖类、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,被誉为“百果之宗”。中医视梨为寒凉甘甜之品,能清心润肺、清热解毒、止咳润肺,对缓解秋燥及上呼吸道感染大有裨益。现代医学亦证实,梨能降燥润肤、止咳化痰。然而,脾胃虚寒或腹泻者宜蒸食或制汤、羹以享用。

什么时候立秋?

2025年立秋之日,恰逢8月7日星期三,正值农历七月初四。当日的具体时刻为上午8时9分1秒。

编辑特别呈现了立秋节气的更多精彩内容。

立秋的简介:

立秋,位居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位,每年于8月8日或9日降临。此时,北斗七星指向西南,太阳黄经达到135°。自此,秋意渐浓,天高云淡,月明风清。气温亦随之逐渐降低,标志着炎热的夏日即将过去。

立秋的由来: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“七月节,立字解见春(立春)。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敛也。”立秋之际,炎夏渐行,秋意渐浓。虽暑气未消,秋老虎尚存,然立秋亦称交秋,天气渐转凉爽。

立秋之际,炎炎夏日渐行渐远,秋意渐浓,草木孕育果实,丰收的季节已然来临。古人对立秋节气的到来尤为重视,将其视为夏秋交替的关键节点,历来备受尊崇。

立秋的习俗:

一、吃肉

立秋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位,宣告着夏日的落幕与秋天的启程。此时,各地盛行着品尝佳肴的风俗,猪肉与羊肉尤为受欢迎。人们坚信,肉食能补充能量,助力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冬。家庭欢聚一堂,共享美食,不仅满足口腹之欲,更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。

二、祭祀祖先

立秋之际,祭祖之风亦颇盛行。民众多选此良辰,备上佳肴美酒,以祭奠逝去的亲人。祭品中,水果、糕点与酒水尤为常见,借此表达对先辈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。此风俗,既是对先辈的尊崇,亦是对家族和睦的祈愿。祭祀之际,家人齐聚一堂,追忆往昔,弘扬家训,从而加固了家族的凝聚力。

三、吃西瓜

立秋将至,品西瓜成习俗。西瓜,夏之象征,立秋食之,意寓“消暑去热”。此时,新鲜西瓜常被购入,切开与亲友共享,清凉滋味令人心旷神怡。西瓜之食,除消暑外,更享夏末秋初自然之礼,感四季更迭之美。

四、悬秤称人

立秋之际,某些地域仍保留着“悬秤称人”的风俗。居民们在家门前挂起秤杆,邀请亲朋好友共赴称重之约。此活动寄寓着对新季健康平安的美好祝愿。称重之际,欢声笑语不断,邻里情谊在互动中加深,温暖与祝福在空气中弥漫。

五、沐浴

立秋之际,沐浴成了一项传统习俗。众多人选择在这日净身,以求洗去夏日的炎热,迎接秋日的清爽。沐浴,不仅是身体的净化,更是心灵的放松与新生。沐浴中,人们体味秋的凉意,为迎接新季节做好准备,带着新心情与希望启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