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民俗故事 > 内容

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 大暑节气的特色饮食

发布时间:2025-01-03   来源:投稿    
字号:

大暑时节的风俗美食,大暑节气的独特饮食文化

大暑,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通常降临于7月22日或23日。我国传统习俗赋予大暑独特的饮食文化。尽管酷暑难耐,但盛夏的高温往往延续至秋末。关于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,你是否有所了解?以下是大暑特色饮食的精选内容,与大家一同分享。

大暑时节,民间流行饮伏茶的风俗。伏茶专为三伏天调制,以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余味中草药熬制而成。此茶清凉解暑,深受喜爱。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之效,消暑退火;夏枯草清热利湿,缓解燥热;甘草温和,提升茶香与甜度。这些草药协同作用,使伏茶成为夏日消暑佳品。

台湾俗语有云,大暑之季,凤梨风味独佳。闽南语中,凤梨音近“旺来”,故常被赋予平安、吉祥与生意兴隆的美好寓意。此热带佳果,外黄内甜,皮糙肉嫩,富含维生素C、纤维与抗氧化剂,助消化、强免疫、降胆固醇,其独特酶质溴酸,更助分解肉脂,促进肠胃健康。

广东,这片饮食文化繁盛的土地,在大暑时节,吃仙草的习俗尤为流行。仙草,作为药食两用的珍稀植物,以其独特的消暑功效,被誉为“仙草”。它遍布广东城乡,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市场,皆可觅得。仙草叶圆绿嫩,质地柔滑,口感清凉。其药用价值广受认可,广东人常将其用于药膳与饮品之中。

在福建莆田,大暑时节,当地居民有独特的食俗——品荔枝、羊肉与米糟,此乃“过大暑”之礼。荔枝富含葡萄糖与多种维生素,新鲜荔枝的享用,实为滋补佳品。但需注意,荔枝虽好,过量则不宜。荔枝不仅滋补,更有其他益处。其富含的抗氧化剂,如维生素C和多酚,能增强免疫力,抵御自由基,减轻炎症。此外,荔枝中的纤维可助肠道蠕动,缓解便秘。而钾、镁等矿物质,则对心脏健康和血压稳定大有裨益。

福建莆田民在大暑时节,仍保留着享用米糟的风俗。米糟的制作是将米饭与白酒曲拌匀,任其自然发酵,发酵成熟后蒸熟。至大暑之日,将其切成块状,加入适量的红糖烹煮,相传具有“大补元气”的神奇功效。米糟,这一源自福建莆田的传统美食,制作简便,风味独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