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燥 处暑燥热吃什么
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相对匮乏,尤其是年轻一代,对节气重视度不高,更不用说具体节气应食何物。以处暑为例,在燥热的环境中,许多人难以说出处暑时节适宜的食物,对健康有益。对此,有兴趣了解的朋友不妨查阅处暑燥热吃什么。
处暑燥热吃什么
在我国诸多地区,南京尤为典型,当地传统习俗在“处暑”时节以鸭为食。其中,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尤为受欢迎,其肉质鲜美,肥瘦适中。无暇自顾的老南京人常光顾熟食店,带回半只鸭子;而闲暇时光,他们则在家中炖制“萝卜老鸭煲”或烹饪“红烧鸭块”,赠予邻里。正如俗语所言: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。”
处暑来临,避暑时节亦告终。福州老街坊处暑后改饮温补饮品,偏爱“补气”、“补血”佳肴。龙眼成为餐桌常客,剥壳入粥,别有一番风味。随着处暑步入秋日,中医提倡“补秋”,故而减少凉茶,多吃龙眼,此乃养生之道。
除却此物,福州人于处暑时节,亦钟爱白丸子。此白丸子,实则糯米丸也,制作简便,仅是将糯米粉揉成细粒,入汤煮之,略加糖分,口感清甜,既补充了碳水化合物,又消解了夏日之腻。糯米养阴,秋日宜适量食粥。
自唐朝始,处暑煎药茶的风俗便广为流传。处暑时节,家家户户皆以煎制凉茶为习,先至药店依方取药,随后在家中烹煮,寓意入秋宜食“苦”,此茶在清热、降火、消食、清肺热等方面颇有益处,亦为处暑养生佳品。
处暑燥热吃什么
上世纪我国温州市区,街头茶摊专售酸梅汤,流传“处暑酸梅汤,火气全消散”的俗语。酸梅汤制作简便,夜间以沸水冲泡晒干梅子,加冰糖。待其冷却后,装入木盖冰桶,降温备用。饮之酸中带甜,甜中微咸,口感宜人。
处暑时节,梨子成为润燥良品,其利尿通便之效显著。秋风起,干燥袭人,肌肤干痒、口鼻不适,轻咳无痰,此时每日一两个梨,便能缓解秋燥,守护健康。梨肉鲜嫩多汁,酸甜适中,营养价值丰富,老少皆宜,尤其适宜肝炎、肝硬化、肾功能不佳者食用。
苹果富含丰富的维C、维E、多酚及黄酮类天然抗氧化成分,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其高钙含量远超一般水果,助力排除多余盐分,助力减肥。
葡萄,作为应季佳果,不仅益气补血、安神补脑、清心明目,更是处暑时节调理燥热、耗气伤阴的良选。历经酷暑潮湿,人体内毒素积聚,内热难消,身体疲惫。葡萄具有出色的利尿作用,适量食用,能有效排毒、散热,助力驱散秋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