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冬至节气有何独特之处与习俗?众多地方于这天品尝汤圆,此习俗亦寓意着又长一岁。冬至,不仅节日,亦为节气,其特点和风俗究竟有哪些?
低温,气温越来越低。
在气候特征方面,冬至时节,我国西北高原的平均气温多在零下摄氏度,而南方地区则徘徊在6至8摄氏度之间。自冬至起,便开启了“数九”的计时,这一天也标志着“数九”的开始。民间关于“数九”的俗语云:“一九、二九不出手,三九、四九冰上走,五九、六九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燕来,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。”然而,在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,即便在1月上旬最寒冷的时刻,平均气温也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,堪称四季如春,全年无冬。
昼短夜长。
冬至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南行的顶点,此时太阳光精准照射在南回归线上,对北半球倾斜至极,导致太阳高度角降至最低,使得北半球的白昼变得最短,黑夜最长。这一天,太阳直射点亦迎来北返的转折,自此开启回归之旅,太阳光逐渐北移,北半球的白昼将逐日延长。
冬至标志着太阳的复苏与循环往复,开启新的旅程,因此古时被视为“大吉之日”。在传统八节中,冬至的地位与立春不相上下。在我国南方,冬至祭祖、宴饮成风;而在北方,则有冬至吃饺子的传统习俗。